时间:2023-06-13 04:01:19 | 浏览:13
野象谷位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目前国内唯一对公众开放、可近距离观看野生亚洲象的地方,近80头亚洲象常在此出没。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王剑英 编辑高雪梅
2月2日,西双版纳景洪市街头的大象雕塑(王剑英/摄)
“欢迎来到象往的地方。”在云南西双版纳高铁站的出口处,一幅大型海报上方标着的这句话,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海报的主角是一头手绘亚洲象,它笑眯眯地伸着鼻子、抬起右前腿,似乎在和人们打招呼。
40公里外,野象谷景区里树木参天,一条木栈道旁,一头小象慢悠悠甩着鼻子晃进游客视野,引得大家雀跃拍照,还有年轻姑娘迅速开启视频直播模式。59岁的王阿姨一家十口从河南自驾游而来,进入野象谷不到十分钟,就和它不期而遇。她欢喜地说:“小象憨憨的,好治愈呀!这一趟值了!”
野象谷位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目前国内唯一对公众开放、可近距离观看野生亚洲象的地方,近80头亚洲象经常在此出没。
西双版纳被称为“大象乐园”,街头、寺庙随处可见大象元素。近年来,亚洲象已成为西双版纳的金名片。西双版纳正在着力“为象安家”。
北上南归后续
“北上南归事件为西双版纳和亚洲象保护带来的宣传效应,超过此前多年宣传效果之和。”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亚洲象保护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熊朝永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2021年4月,15头亚洲象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出发,一路北上,途经云南玉溪、红河、昆明3个州(市)8个县(市、区)。4个月后,在人类的帮助与引导下,北上大象开始南归,最终回到保护区,迂回里程超过1300公里。在此过程中无一象走失,无一人受伤,人象和谐相处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写照。
野象谷景区里,游客在观看野生亚洲象(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供图)
彼时正值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会议于云南昆明召开前夕,大象的这趟北上南归之旅吸引了全世界目光,其国际传播范围覆盖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3000家海外媒体予以报道关注,全网阅读量达110多亿次。
2022年12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的COP15第二阶段会议期间,“亚洲象”成为高频词:在高级别会议开幕式上,西双版纳青年代表张燕分享了《我与亚洲象做邻居》的故事;在“中国角”系列边会上,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高级工程师沈庆仲向全球分享亚洲象保护经验;为期6天的云南展,全称为“发生亚洲象漫游故事的地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云南实践与成果展”……
北上南归事件亦大力助推了亚洲象国家公园的创建。
我国将自然保护地按生态价值和保护强度高低依次分为3类,分别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国家公园居于主体地位,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关键区域中占首要地位。中国于2021年10月正式设立首批5个国家公园。
早在2016年,云南便有意申请创建亚洲象国家公园,为这一物种的保护做长远打算。2022年8月,云南正式申请设立亚洲象国家公园,当年底,《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印发,全国共遴选出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含正式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亚洲象国家公园成为继大熊猫国家公园、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之后,又一个以野生动物命名的国家公园候选区。
亚洲象国家公园创建区涉及云南省的普洱、西双版纳和临沧3个州(市),在中国,亚洲象主要分布于此三地。西双版纳为主要栖息地,分布约300头亚洲象,占全省总数量的80%左右。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地域上互不相连的勐养、勐仑、勐腊、尚勇、曼稿5个子保护区组成,由西向东分别坐落在勐海、景洪、勐腊二县一市,总面积24.25万公顷,约占全州面积的13%,是我国亚洲象种群数量最多和较为集中的地区。
目前,亚洲象国家公园仍处于创建过程中,综合科学研究报告已经完成,相关方案也在编制之中。
熊朝永告诉《瞭望东方周刊》,随着亚洲象国家公园的创建,西双版纳在保护亚洲象方面的软硬件建设,尤其是人才培养方面,将更上一个台阶。
熊朝永和一头人工繁育的小象在一起(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供图)
象爸爸和丛林卫士
和野象谷景区一墙之隔,有一方不对公众开放的小天地: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入口处是一间紫外灯消毒室,熊朝永带领《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在此消杀五分钟后,沿着林荫步道前行,一间彩色外墙的木屋出现在眼前,门口有手绘的四个字“爱的小屋”,内有空调、取暖灯、小床等——救助回来的幼象会先在此处接受护理与过渡,类似于儿童房。
再往前走,是一排由木头搭建的象舍,棚顶高约4米,四周围着一米多高的木栅栏,通风透光。几头大象站立其中,见有人来,发出“哞~”的叫声,熊朝永说这是它们在打招呼。
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是我国目前唯一以亚洲象收容、救助和繁育研究为主要任务的科研基地,也是西双版纳为象安家的重要抓手。
2月2日,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王剑英/摄)
中心建成于2008年,迄今已经救治了30头野象、繁育出9头小象,部分放归野外。目前共有10头亚洲象养护于此,年纪最大的52岁,最小的仅一岁半,元老级的“住户”已入驻逾14年。
这里养护着因打架受伤跌落悬崖、右眼失明的大象“昆六”;因公象发情时被象牙戳伤、做过两次妇科手术的母象“平平”;因脚部受伤感染无法跟上象群的幼象“龙龙”;因性情暴烈成为百姓生活区“车匪路霸”、需要行为纠正的大象“维吒哟”……
中心现有工作人员20余人,按业务划分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负责照料、抚育救助回来的大象,被称为“象爸爸”;一部分对丛林野象进行追踪、观察和记录,为相关研究提供科学数据,需长期穿梭于茫茫热带雨林之中,被称为“丛林卫士”。
39岁的陈继铭是一名资深“象爸爸”。《瞭望东方周刊》见到他时是下午4点多钟,他身着绿色工装坐在大树下,身后是一片丛林,前方几米是通往野象谷的交通主干道。正值旅游旺季,路上车流不息。
“看,这是被野象掀断的。”陈继铭指着身旁立着的半截树干说,昨天8头亚洲象路过此处采食,由于树上的野果太高,便直接将碗口粗的树干推倒,留下毛刺刺的断口。
近期野象在此处活动频繁,为确保游客安全,避免人象冲突,陈继铭被临时抽调来此处值守。他早上7时50分到此,需值守到晚上7时游客基本散去。午饭由同事送至树下,包里装着一包烟、一瓶水、一瓶王老吉和一包咸菜丝。平日,他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领着救助中心的大象在丛林遛弯、适应野外环境,一遛就是八九个小时,天黑方归。
“象爸爸”陈继铭带着救助象羊妞(左)、龙龙(龙)在野外丛林遛弯(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供图)
47岁的岩罕陆是一名丛林卫士。他是布朗族人,皮肤黝黑,话到开心处便咧嘴大笑,露出一口大白牙,眼角皱纹挤成一朵花。
“与大象为伴,以森林为家。” 岩罕陆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他是森林武警出身,对自然有着深深的情感。
亚洲象北上南归期间,西双版纳曾派驻多名专业人士前往现场,岩罕陆是其中之一,他是地面团队成员。当无人机在空中失去象群踪迹时,地面团队需挺进丛林深处,根据脚印、粪便等信息找到大象的位置,岩罕陆经常于半夜凌晨举着手电筒跋涉于山林间。为此,他有一个月没有回家。
象进人退
让陈继铭最挂心、投入情感最多的亚洲象叫羊妞,2015年8月被救助时出生仅7天,且处于休克状态。彼时,团队还未有过救助新生幼象的经验,为此特地从泰国邀请了5名大象医生协助救治。
象宝宝名叫羊妞,因为它是羊年出生、羊年被救助、喝羊奶长大的小母象——为了给它喂奶,团队特地在救护中心的院里喂养了6只母羊。
陈继铭是奔赴救助现场的工作人员之一,也是羊妞第一任“象爸爸”。那时他自己的孩子刚满1岁,也正是最需父爱的时候,但他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给了这头处于生死边缘的幼象。在“爱的小屋”里,羊妞躺在棕垫与棉被上,陈继铭则睡在旁边的高低床上,24小时陪伴看护,打针输液、清洁身体,羊奶现挤现喂……
为幼象准备的“爱的小屋”,相当于儿童房(王剑英/摄)
羊妞5岁多才断奶,已从当年的81厘米高长到1.7米。
“象爸爸”和“丛林卫士”不是公众熟知的职业,辛苦且危险。当《瞭望东方周刊》问及“你喜欢这份工作吗”,陈继铭和岩罕陆异口同声回答:“肯定喜欢,不然干不了这么久。”
两人都是自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成立就入职的老员工,和亚洲象打交道超过14年,在他们心里,亚洲象聪明且懂得感恩,“不是家人,胜似家人”。
陈继铭喜欢这份工作,还因为“象爸爸”就像大象的白衣天使,能将一头头大象从伤病甚至死亡边缘拉回来,极有成就感。
“亚洲象数量少而珍贵,我们是国内第一个做亚洲象野外监测的团队,能干这个,这辈子值了。”岩罕陆咧嘴笑成了一朵花。
熊朝永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救护中心内,羊妞、龙龙、小强等数头亚洲象都是被所在象群有目的地带去人类聚集区遗弃的,在现场实施救助时,象群就在不远处观望。
“大象选择把难题交给人类,寻求我们的帮助。” 熊朝永说,这是因多年来西双版纳举全州之力保护亚洲象,人与象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信任感。
救护小象(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供图)
岩罕陆的老家位于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森林里,小时候自家地里的稻谷、香蕉、芭蕉等常被亚洲象啃食,这在当地是常态。人们习以为常,“吃了就吃了”。20世纪90年代,为了给亚洲象更充足的活动空间,岩罕陆举家外迁。
陈继铭老家在西双版纳景洪市景讷乡,他小时候没有见过亚洲象,直到2010年前后开始有亚洲象出没,随着保护力度加大,亚洲象数量增多,活动范围不断扩散。
据介绍,在20世纪80年代末,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数量约为180头,2012年增长至250余头,现已增长至300头左右,不少大象经常现身于人类聚集区。
“以前更多是大象避让人,现在更多的是人避让大象,大象的安全感越来越足。” 熊朝永说,“西双版纳原来是人进象退,现在是象进人退。”
大象食堂
“要维持西双版纳地区亚洲象种群的稳定,个体数量需增至500头以上。目前300头的种群数量还处于危险边缘,需要加大保护与繁育。”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科研所所长郭贤明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亚洲象为什么这么珍贵?一是数量少,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二是作为亚洲现存的最大陆生动物,亚洲象是森林生态链中的重要一环,被称为“行走的播种机”和“雨林工程师”。
热带雨林中的野生亚洲象群(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供图)
郭贤明坦承,亚洲象北上的一个客观原因,是随着数量增多,它们需要更多的食物和空间,必须往外探索新的边界。
据介绍,一头成年亚洲象每天需摄入食物近200公斤,它们喜欢待在森林植被稀疏、靠近河流的林间。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58年,1986年从省级保护区升级为国家级保护区,其首要保护目标是热带雨林系统,随着保护力度加大,森林覆盖率已由1983年的88.9%上升到97%。
森林覆盖率提高,并不意味着适宜亚洲象栖息地质量的提高。亚洲象爱吃的粽叶芦、马唐草等都需要生长在开阔的环境或郁闭度低的林间。森林郁闭度提高后,因缺少光照,林下可采食的草本、藤本植物反而减少。
这一矛盾正日益受到当地政府和学界的重视,解决问题的措施之一是建设食源地,即在保护区内选取数个地块种植亚洲象喜欢的植物,面积100亩至500亩不等。
“这相当于为大象建食堂。”郭贤明说,这种方式正在探索、试验过程中,目前收到的反馈还不错,几个“大象食堂”经常有象群光顾。
丛林中的大象“食堂”(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供图)
如何理解为象安家?怎样才算为象安好了家?
郭贤明回答:“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一个家首先要满足生存需要,能吃饱、喝足、住得舒服,这是人对家的需求,实际上也是亚洲象的需求。我们在保护森林的同时,也要保护好亚洲象,未来要更好地定制出适合它们吃住行的条件。”
来源: 新华社
近日,“西双版纳世界旅游名城IP形象”在西双版纳告庄西双景发布亮相。2022年,“欢迎来到——西双版纳!”这首神曲在一夜之间火爆全网,让身体还在工位的人们,心却已经飞到了西双版纳。傣舞傣味傣服饰、王莲象群泼水节,自然风光优美且资源丰富的西双
春已来,寒尽散。初春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绿浸街头、花满蓝天、活力迸发。伴随全国旅游复苏的信号,拥有气候资源优势、民族文化特色、立体式交通网络的西双版纳州旅游业与气温一道飙升。2023年春节假日期间(1月21日至1月27日),西双版纳旅游迎来
编者按地标,不仅是一个地方的形象、个性、气质和风貌的集中体现,更是这个地方发展的象征、文化的载体。在奔涌的时光洪流中,一个个新老地标的交替,给云岭大地壮阔的发展征程中留下了生动的注脚,让我们从中读懂云南乃至中国不断前进的精神密码。6月16日
我是9月24日下午5点多落地西双版纳。出港以后,准备打车去目的地。与其它的地方不同,版纳机场外打车的人很少,出租车更少,等了二十多分钟。我住的公寓户外广告牌遇到了一个不戴口罩的司机,把我送到了曼听公园附近,花了十八元。联系房东,看了两间空房
中新网西双版纳6月5日电 (马兴立 刘兴海)记者5日从云南西双版纳边境管理支队获悉,近日,一条长约4米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网纹蟒突然闯入该支队打洛边境派出所,该所民警在当地消防员的帮助下成功将该网纹蟒捕获并放归自然。6月3日,打洛边境派出所民
冬日秘境——西双版纳春节已过大半,每年到这个时候的中国人都离不开两个关键词:返乡,和旅游。不知从何时起,“春节旅游”这一命题,开始牢牢地与“海南”二字绑在一起。从入冬开始到除夕夜,以东北人为首的北方开启了一趟又一趟“迁徙”,为了躲避冬日凛冽
从去年9月到现在,中途回桂林居住了两个月,在版纳已经整整生活居住了一年,以下5点真是没想到,分享给大家。第1,版纳的冬天总是那么的温暖,气候是那么的稳定,总是蓝天白云,风和日丽,没有大风更没有大雨,连小雨都很难遇上,空气永远是那么的纯净清新
上天赐给某一地区旅游美景后,我们要用好用足旅游景点这一行业,千万不能你不来别人会来,来一次今后不会再来,目光短浅,商家、旅游从业人员可宰尽宰,相关部门对宰客现象视而不见从中谋利,造成游客极大的不满,使今后游客不敢来旅游,即使有美景人少等于沒
来西双版纳你一定要知道的五件事。收藏好好攻略,玩得省心又省钱。第一、住宿不要只知道告庄,告庄是外地游客最多的地方,吃穿住行价格都比较高,选择告庄隔壁的曼斗村,这里的价格比告庄便宜30%,距离星光夜市也就四五分钟的路程,同时楼下还有很多当地人
天气播报:6月版纳天气情况:33°—23°温馨提示:1 西双版纳紫外线较强,来游玩的旅客建议带上防晒用品2 西双版纳花蚊子比较厉害,建议提前准备好驱蚊用品第一次来西双版纳的家人,肯定是想尽多的体验这里的民族风情。除了蹦傣迪,逛寺庙看孔雀,体
对于东北人来说,海南似乎是第二故乡。这些年,越来越多的东北人选择像候鸟一样,前往海南过冬。在家乡冰天雪地的时节,感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惬意。以至于这个温暖的海岛,被不少网友戏称为“东北第四省”。不过,最近可能有新的地方正在接替海南。作
这里是傣族,哈尼族,汉族的居住地。有四十四个民族住在这里。这里一定是风水宝地,湄公河,静静的流淌。这里的建筑很奇特。层层叠叠的房顶装饰,还有各种奇特的造型,文化很神秘 。还有傣族的文字。我走在路上,到处都是傣族的建筑,新奇,神秘。这里的有四
大家好呀~这是一篇我在西双版纳的游记,也是一篇攻略,写给想来西双版纳玩的你。01.先说西双版纳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南部,是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全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从行政区域上来看,它包括了一市(景洪市)二县(勐海县、勐腊县)。从地理位置上
一、引言云南作为中国的一个多民族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遗产。近年来,云南的城市发展迅速,各个城市展现出了不同的魅力和发展潜力。本文将以测评的形式,揭晓云南省内的十大城市,并重点介绍昆明、大理和西双版纳三个城市的发展状况和特点。
从2020年初疫情开始,这三年来,我先在黄山居住大半年,然后在桂林居住一年,去年我又去了海南省海口、三亚、陵水、万宁、琼海、文昌等地,还有湛江、北海、防城港以及云南省的各个度假康养城市考察居住环境,当然四五年前这些地方我都去考察居住过,最终